
成都,12 月 28 日(路透社)- 由於 COVID-19 浪潮激增耗盡了資源,中國醫院和殯儀館週三承受著巨大壓力,而爆發的規模和對官方數據的懷疑促使一些國家考慮對中國人實施新的旅行規定訪客。
中國突然改變政策,本月開始取消世界上最嚴格的 COVID 封鎖和廣泛測試制度,使其飽受打擊的經濟有望在明年全面重新開放。
一些國際衛生專家表示,在針對限制的廣泛抗議之後解除限制意味著 COVID 的傳播基本上不受控制,並且可能每天感染數百萬人。
作為世界上最後一個將病毒視為地方病的主要國家,中國取消 COVID 規則的速度已使其脆弱的衛生系統不堪重負。
中國周二報告了三例與 COVID 相關的新死亡,高於週一的一例——這一數字與殯儀館的報告不一致,也與人口較少的國家重新開放後的經歷不一致。
西南部城市成都的一家大醫院華西的工作人員說,他們“非常忙”收治 COVID 患者。
“我做這份工作已經 30 年了,這是我所知道的最忙的一次,”醫院外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救護車司機說。
週二晚上,醫院急診室內外和附近的發熱門診都排起了長隊。 大多數乘救護車到達的人都被吸上了氧氣以幫助他們呼吸。
“幾乎所有患者都感染了新冠病毒,”一名急診室藥房工作人員說。
她說,醫院沒有 COVID 專用藥物的庫存,只能提供咳嗽等症狀的藥物。
成都最大的殯儀館之一東郊殯儀館周圍的停車場已滿。 火葬場冒出滾滾濃煙,送葬隊伍不斷。
“我們現在每天必須這樣做大約 200 次,”一位殯儀館工作人員說。 “我們太忙了,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 自開放以來就是如此。 之前是每天 30-50 次左右。”
“許多人死於 COVID,”另一名工人說。
在成都另一家私營火葬場南嶺火葬場,工作人員同樣忙碌。
“最近有這麼多人死於 COVID,”一名工人說。 “火葬位都已經訂滿了。 直到新的一年你才能得到一個。”
中國表示,它只將因肺炎和呼吸衰竭引起的 COVID 患者死亡算作與 COVID 相關。
北京朝陽醫院負責人張玉華表示,近期患者多為高齡危重患者,並伴有基礎疾病。 她說,據官方媒體報導,每天接受緊急護理的患者人數已從之前的約 100 人增加到每天 450-550 人。
據官方媒體報導,位於北京的中日友好醫院發熱門診也“擠滿”了老年患者。
護士和醫生被要求工作,而農村社區的生病和退休醫務人員被重新聘用以提供幫助。 一些城市一直在與藥物短缺作鬥爭。
旅行規則
當局本週表示,從 1 月 8 日起,中國將不再要求入境旅客進行隔離,這是邁向更自由旅行的重要一步。
全球金融中心香港週三也表示,將取消最後剩下的大部分 COVID 限制。
週二,對從中國出發的航班的在線搜索從極低的水平飆升,但居民和旅行社表示,由於目前普遍保持謹慎,恢復到正常水平還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此外,一些政府正在考慮對中國遊客提出額外的旅行要求。
美國官員將“缺乏透明數據”作為這樣做的理由。
印度、台灣和日本將要求來自中國大陸的旅客進行陰性 COVID 檢測,而在日本檢測呈陽性的旅客必須接受一周的隔離。 東京還計劃限制航空公司增加飛往中國的航班。
菲律賓也在考慮進行測試。
經濟痛苦
隨著工人和購物者生病,預計中國 17 萬億美元的經濟體將出現工廠產出和國內消費放緩。
重新開放邊境的消息推高了全球奢侈品股,但市場其他角落的反應更為平淡。
美國汽車製造商特斯拉 (TSLA.O) 根據路透社看到的一份內部時間表,該公司計劃在 1 月份縮減其上海工廠的生產計劃。 它沒有說明原因。
一旦新感染病例的最初衝擊過去,一些經濟學家預計中國經濟增長將從今年預計近半個世紀以來的最低增長率(約 3%)開始報復性反彈。
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預計 2023 年將增長 5.4%,而高盛經濟學家則預計增長 5.2%。
成都Marting Quin Pollard、新加坡陳琳、上海和北京分社報導; Marius Zaharia 撰寫; 由 Lincoln Feast 和 Christian Schmollinger 編輯
我們的標準: 湯森路透信託原則。
Source link